学院“赴灌阳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团队在桂林市灌阳县新圩镇解放村进行普通话推广活动。团队以趣味推普课程为起点,深入基层走访调查,全面调研边远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应用情况。
据了解,近年来普通话的普及率已有显著提高,但在边远地区,普通话的使用率却并不高。本次实践活动旨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规范语言的使用,助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实践团抵达解放村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推普课。该课程以提问和举手抢答为主要形式。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对课程展现出极大的兴趣,积极回答问题,气氛活跃。在孩子们积极互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孩子的平翘舌不标准,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解放村儿童进行趣味推普授课
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语言,对其的掌握会提高孩子们对国家的认同。解放村第一书记曾庆广对此表示赞同,还表示,“学好普通话也能让孩子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加自信,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减少沟通阻碍,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解放村第一书记
讲好普通话,也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从而以精神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实践团了解到,在该村附近有一座红军纪念园——湘江战役•灌阳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有一百多名红军战士长眠于此。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最悲壮的一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战也为当地提供了巨大红色资源,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滋养,有助于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以红色底蕴托起乡村振兴。其中,祖孙三代保红旗的故事广为传颂。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人们增加对普通话的练习,主动提高普通话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
实践团了解到,普通话的推广已为乡村孩子带来实在的好处。普通话的推广促进了教育公平,让乡村的孩子接触到优质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弥补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不足。同时,老师使用普通话授课会有效地传递更多知识,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在解放村小学与第一书记、学生合影
(摘自中国青年网 校对刘圣涵;文:张壹敏、李心怡;图:赖振锟、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