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28日,学院组织开展了2024年教职工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本次培训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助力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和广西文旅发展”为主题,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持续加强基层党建,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提升。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和教职工参加培训。


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实践调研、分组讨论和自主学习等形式丰富了学习内容,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学院党委书记张海涛领学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两次总动员、总部署。要求全院师生必须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决定》中的核心要义,切实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紧密结合学院育人、教学、科研实际,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确保《决定》中的各项要求在学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院院长林朝阳在培训班上提到,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全院教职工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主动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教学质量,为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人才。提出学院还将积极探索“航空+旅游”等新型业态的发展模式,鼓励师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为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创新求变—新质生产力助力航旅融合发展”酒店旅游新业态专题讲座上,北海旅游协会副会长、海丝首港建国饭店总经理莫全春为参训的教职工们描绘了一幅未来旅游与酒店业融合发展的新蓝图。讲座中,莫全春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国内外成功实现航旅融合发展的典范项目。她表示,当前,航空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通过构建“航空+旅游”的一体化服务平台,不仅可以实现旅客从出行到游玩的无缝衔接,还能有效促进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下,旅游与酒店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顾客体验,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学院教职员工围绕“文化旅游融合创新”“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以及“绿色可持续旅游发展路径”等前沿议题同莫全春进行了深入探讨。
北海市任逍遥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法人、我校校友张广以及北海环球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宋建桦等从业人员也与培训班教职工进行了现场交流,就“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与“地方旅游市场需求分析”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张广结合其公司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及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实战经验,分享了校企合作中如何有效对接行业需求、共同研发特色课程与项目,以及如何通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宋建桦则详细介绍了北海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广地方特色文化、促进国际旅游交流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她提到,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变化,旅行社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
在分组讨论中,老师们围绕“如何加强科研服务地方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纷纷表示,要紧密结合学院实际,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实际行动。一是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到学院管理、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的各个环节;二是要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科研服务地方的能力。要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加强与地方政府、旅游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旅游规划、产品开发等科研项目;三是要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增加实验、实习、项目设计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训班还组织了实地调研活动,参训教职工深入海丝首港、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亲身体验与学习,教职工们进一步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时强调的“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北海地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在培训班总结会上,学院领导强调,全体教职工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通过本次教职工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学院不仅加强了教职工对党的全面领导的认识和理解,还进一步提升了科研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人才而不懈努力。
(图/周海燕、覃宇华,文/李猛)